習近平2025年1月22日至24日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
制造業要堅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方向,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,像鞍鋼這樣的國有大企業要為中國式現代化多作貢獻。
習近平2025年1月22日至24日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
傳統產業要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,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。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在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。
習近平2025年2月8日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
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和產業支撐。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,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、優勢產業壯大和新質生產力培育,構建體現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。要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整合科研資源和力量,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優化創新生態,力爭在一批重大科技專項上取得新突破,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。
習近平2025年2月17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
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,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技攻關任務,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,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,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“兩重”建設和“兩新”工作。
習近平2025年2月17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
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。高質量發展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。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自覺投身構建新發展格局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,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、培育新質生產力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貢獻。要堅守主業、做強實業,加強自主創新,轉變發展方式,不斷提高企業質量、效益和核心競爭力。
習近平2025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
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,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。抓科技創新,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堅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起抓,既多出科技成果,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。抓產業創新,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,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、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。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,要搭建平臺、健全體制機制,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。
習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、民進、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
新時代新征程,必須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需求,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,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、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。
習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、民進、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
建設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、人才強國,必須堅持正確辦學方向,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習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、民進、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
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,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、基礎性支撐作用。要實施好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,打造校企地聯合創新平臺,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。
習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、民進、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
建設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、人才強國,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。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,廣泛凝聚人心、凝聚共識、凝聚智慧、凝聚力量,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高質量發展。廣大民盟、民進成員和教育界人士要發揮自身優勢,更好支持參與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和發展的實踐,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貢獻智慧和力量。
習近平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考察時的講話
云南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做強做優做大資源型產業,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,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堅持自立自強,突出應用導向,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朝著有益、安全、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,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。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,近年來完善頂層設計、加強工作部署,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整體性、系統性躍升。同時,在基礎理論、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。要正視差距、加倍努力,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、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,完善人工智能監管體制機制,牢牢掌握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主動權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人工智能領域要占領先機、贏得優勢,必須在基礎理論、方法、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。要持續加強基礎研究,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、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,構建自主可控、協同運行的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系統。以人工智能引領科研范式變革,加速各領域科技創新突破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我國數據資源豐富,產業體系完備,應用場景廣闊,市場空間巨大。要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,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。統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,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人工智能作為新技術新領域,政策支持很重要。要綜合運用知識產權、財政稅收、政府采購、設施開放等政策,做好科技金融文章。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,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人才。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、職業支持和人才評價機制,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平臺、創造條件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人工智能帶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,也帶來前所未遇風險挑戰。要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和規律,加緊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、政策制度、應用規范、倫理準則,構建技術監測、風險預警、應急響應體系,確保人工智能安全、可靠、可控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5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。要廣泛開展人工智能國際合作,幫助全球南方國家加強技術能力建設,為彌合全球智能鴻溝作出中國貢獻。推動各方加強發展戰略、治理規則、技術標準的對接協調,早日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8日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
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。這是中國工人階級作為“最進步的階級”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必然要求。要緊緊圍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、人才強國戰略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,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,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,引導廣大勞動者終身學習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,努力建設一支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
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,要搶抓機遇,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,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,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
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,正迎來爆發式發展,上海要總結好以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孵化人工智能產業等成功經驗,加大探索力度,力爭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,產生示范效應。
習近平2025年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
我國數據資源豐富,產業體系完備,市場空間巨大,發展人工智能前景廣闊,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,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。
習近平2025年4月30日在部分省區市“十五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
“十五五”時期,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,以科技創新為引領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,堅持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、積極發展新興產業、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并舉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,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,瞄準世界科技前沿,在加強基礎研究、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,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、前沿技術上抓緊攻關。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,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、戰略性支撐。
習近平2025年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
現代制造業離不開科技賦能,要大力加強技術攻關,走自主創新的發展路子。
習近平2025年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
河南作為經濟大省,要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這個根基,以科技創新為引領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。
習近平2025年7月7日至8日在山西考察時的講話
傳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要把握市場需求,加強科技創新,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。
習近平2025年7月7日至8日在山西考察時的講話
我國的工業發展,過去是靠一榔頭一錘子地敲,今天要靠先進技術和裝備來提升水平。實業興國,實干興邦。希望你們再接再厲、更上層樓,為建設制造強國多作貢獻。
習近平2025年9月5日致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的賀信
當前,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演進,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、重塑全球產業格局。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治理,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助力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。
習近平2025年9月5日致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的賀信
人工智能應該是造福全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。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廣泛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國際合作,加強發展戰略、治理規則、技術標準等方面的對接協調,促進智能產業健康蓬勃發展,讓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。
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學府路5號 郵編:050061
電話:0311-87659900 傳真:0311-87659908 E_Mail:nkysgs@sina.cn
冀ICP備20006635號-1
CopyRight ©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:指南針網絡